欢迎来到汉斯克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news

新闻资讯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发展历史及产品分类简介

时间: 2020-12-22 14:18:57浏览:

抗菌卫生整理在美国等被称为抗细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

距今4000年前,古埃及用经过提炼的草药浸渍处理木乃伊裹尸布,久历沧桑,依旧不霉不腐,可谓是抗菌防臭加工的起源。古人使用桧柏建造房屋,长期使用不易腐烂;采用抗菌性良好的樟木衣柜保护衣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丹麦科学家从毒气受害者伤口不易化脓这一现象得到启示,由此开始了杀菌剂的研究。据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德军军服经过杀菌剂出来,明显降低了战场上伤病员的二次感染。战后,美国和日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寻求抗菌织物的发展。

1955年左右,市场上曾一度出现过抗菌防臭加工的制品,但由于技术上的缺陷,很快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抗菌整理剂的大规模开发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开发的抗菌剂主要是:

(1)有机汞化合物:如吡啶油酸汞、苯基油酸汞、烯丙基三嗪汞。

(2)有机铜化合物:如羟基萘酸铜、五氯苯酚酮、8-羟基喹咻铜。

(3)有机锌化合物:如五氯苯酚锌、萘酸锌、水杨酸锌等。

(4)有机铅化合物:如三丁基醋酸铅、硫化甲基铅、五氯苯酚铅等。

(5)有机锡化合物:如三丁基醋酸锡、二甲基月桂基醋酸锡、三丁基丁酸锡。

(6)其他金属类化合物:如五氯苯酚镉、硬脂酸铊、五氯苯酚钴等。

(7)无机金属及其化合物:如Ag、AgCl、Cu、Cu(OH)2、Hg

(8)酚类:如五氯苯酚、四溴邻甲酚、水杨酸苯胺、二羟基二氯二苯基甲烷。

(9)杂环化合物:如吡唑类、嘧啶类、吡咯类

(10)其他有机化合物:如五氯苯基月桂酸、三苯甲烷染料孔雀绿和结晶紫等。

在织物整理中,这些抗菌剂大部分用量极少而效果显著,但由于他们多属于溶出型抗菌剂,一经洗涤,就会脱落,所以也没有在市场上站住脚。另外,大量用作纺织品抗菌整理剂和纤维改性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都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这些重金属离子与人体接触会被人体吸收,积累在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及脑中。当受影响的器官中重金属含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这种情形对儿童来说尤为严重,因为儿童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后来,由于甲醛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织物引发皮肤炎症事故的调查。1973年,日本确立了“关于含有有害物质家庭用品限制法”,禁止使用有机汞化合物,其他部分金属化合物等,因其对人体、皮肤有伤害作用,也大多被废止。我国染整技术人员熟知的抗菌剂BCA/747【即2-(3,5-二甲基-1-吡唑)-4-苯基-6-羟基嘧啶】和α-溴肉桂醛,也因发现其具有毒性而被禁止用于衣料。一些无机抗菌剂,如Hg、Sn、As及其氧化物等,虽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但由于其不能与织物形成牢固结合的基团,耐洗牢度差,且具有毒性,已被明确禁止用于纺织品。2001年春,耐克公司的一种T恤衫因含有毒性的锡化合物TBT,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遭到了封杀。在中国国家标准GB/T1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中将生态纺织品定义为“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禁止生态纺织品中含有甲醛、重金属、杀虫剂、氯酚、有机氯载体等有害物。

1976年,美国Dow Corning公司采用安全性和耐久性兼备的新型抗菌剂出来的袜子投入市场,新一代抗菌防臭加工再度登场。纺织厂、服装厂等也相继在袜、内衣等纤维制品上进行抗菌卫生加工。现在,除了袜子、内衣、衬衫、工作服、礼服外。被套、床单、毯子等床上用品和居家服及毛巾、抹布、坐便套等杂货,鞋子、鞋垫等鞋用材料,地毯、窗帘等室内装饰用品,无纺布、吸尘器滤网、室内空气净化机滤网等许多方面都有抗菌卫生加工制品。


来源:纺织品抗菌及防螨整理